提问:我常常为孩子感到担忧,我觉得他的学习态度不好,学习成绩也不够好,长大以后怎么办呢?
李峥嵘:对您的担忧非常理解。我曾经在为孩子选择小学的时候焦虑了一整年,怎么办呢?怎么办呢?没有本事挤进牛小啊。是不是一辈子死定了?我最终决定就近上学,不要把自己和孩子绑在一辆拥挤的战车上。那天晚上我睡了一个好觉。
当然上学之后,各种焦虑依然层出不穷,这孩子怎么就不知道着急呢。咱倒不是非要赢在起跑线上,但是咱也不能躺在起跑线上不是?他说:“我没有躺着啊,我腿短,同样的路程,我的步数更多,我一直在走,你没有看到吗?”
是啊,有一种冷叫做“你妈妈觉得你冷”,有一种焦虑叫做“妈妈为你焦虑”。
为什么焦虑?日本绘本作家五味太郎说:“对孩子的担心、不安和不自信,根本就是大人对自己的担心、不安和不自信。”我觉得我对孩子的担忧很大程度就是自己不安。
意大利心理学家皮耶罗·费鲁齐也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:当父母激励孩子向成人希望的方向发展,有没有可能是在阻止他们成为自己,同时也阻止了我们自己成为自己?“因为我不再活在自己之中,而是活在我的孩子之中,从而失去了我的自我。期望孩子按照某个方向发展是把自己安插在他的身上,这是超出人控制的事情,也是注定要失败的游戏。”
我们这一代父母和新一代生活的环境已经全然不同, 60后的童年是吃不饱、知识无用,他们最需要的是生存需求和尊重需求。70后80后开始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。90后完全不一样,请注意1993年一个标志性的事件:粮票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,长达近40 年的“票证经济”就此落幕。这意味着90后生活在物质丰富到爆炸的时代,无论是真实还是虚拟的,他们都不再匮乏。他们追求的是个人成长和存在感。那么,在一个真正追求幸福而不是外在成功的年代,我们为什么要用过往的经验来为现在的孩子焦虑?